玉米粘虫

玉米粘虫是一种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。属鳞翅目,夜蛾科,又名行军虫,体长17 ~ 20 mm,淡灰褐色或黄褐色,雄蛾色较深。玉米粘虫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,严重发生时,短期内吃光叶片,造成减产甚至绝收。为害症状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。1 ~ 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,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,暴食时,可吃光叶片。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,只剩叶脉,造成严重减产,甚至绝收。当一块田玉米被吃光,幼虫常成群列纵队迁到另一块田为害,故又名行军虫。一般地势低、玉米植株高矮不齐、杂草丛生的田块受害重。

玉米粘虫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害虫,每年34月间,玉米粘虫成虫开始由长江以南迁至江北地区繁殖,45月份开始为害农作物。玉米粘虫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0 ~ 25 °C、湿度为85%,成虫产卵最适温19 ~ 22 °C、相对湿度为90%左右,气温低于15 °C 或高于25 °C,都会造成产卵量减少,气温高于35 °C则不能产卵。雨量过大,遇暴风雨后,玉米粘虫数量又会显著下降,所以玉米粘虫具有中温喜湿性,温度、湿度高低直接影响初孵幼虫存活,高湿度天气、密植田、灌溉好的田,都会造成该虫大量繁殖,所以虫害发生取决于虫口基数、温度、湿度等因素。

玉米粘虫因发生区气候不同,发生代数也不一样。其越冬区域在北纬33度以南,33度以北地区几种虫态基本上不能越冬生存,玉米粘虫以幼虫和蛹形态在稻桩、杂草、麦田表土等处越冬,粘虫无滞育现象,只要条件适宜,可连续繁育(我国广东、福建两省部分地区,玉米粘虫终年繁殖,无越冬现象)。由于粘虫属远距离迁飞性害虫,成虫昼伏夜出,傍晚开始活动,黄昏时觅食,半夜交尾产卵,黎明时寻找隐蔽场所,成虫对糖醋液趋性强,有趋光性、有取食花蜜补充营养的生理需求,产卵趋向黄枯叶片,以卵块形式附着叶片上,卵块一般20 ~ 300粒,成条状或重叠,每只雌虫一生可以产卵1000 ~ 2000粒。初孵幼虫有群集性,2龄幼虫多在嫩叶背光处为害,3 龄后食量大增,5 ~ 6龄进入暴食阶段,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%左右,3龄后的幼虫有假死性,受惊动迅速卷缩坠地、畏光,晴天白昼潜伏在根部土缝中,傍晚后或阴天爬到植株上为害。


ABUIABACGAAg-_mKiwYo2anC4QUw0AY4twU
电话:010-82178178 | 邮箱:rscrop@aircas.ac.cn | 邮编:100094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

Copyright ©2019-2022 植被遥感机理与病虫害应用团队
ABUIABAEGAAgt8ySigYo_O-aqgcw0A84qQQ


数据采集助手-安卓
微信公众号